引导式教育疗法(conductive education,CE)又称Peto法,是由匈牙利学者Peto Andras教授创建,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之一。引导式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以改善。其显著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特殊儿童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激发特殊儿童的兴趣及参与意识。通过引导员不断地给予科学的诱导技巧、意识供给或口令,让特殊儿童主动地进行训练;同时将运动、语言、理解、智力开发、社会交往和行为支持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使特殊儿童在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康复和发展。近年来,博爱学校将引导式教育应用范围由脑瘫儿童扩展到单纯性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病弱及多重障碍儿童,形成了将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康复训练融为一体的引导式教育模式。
引导式教育系统(Conductive Education system):融合的团队模式达成了教学与康复训练方向的一致性.跨专业的专业团队(儿童康复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特教老师、社会工作者)等,为特殊儿童的全面康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小组学习、整日流程、规划性的环境、整合课堂、习作程序、节律性意向、诱发性的用具及环境、家长的参与都是针对儿童引导和鼓励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学习是指心智及学习能力相似的儿童在一起互动学习,可使儿童减少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建立健康的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节律性意向是由意向和节律两者结合而成的,意向指一个人想要达到某个目标,当我们把这个意向用语言讲出来,就建立了语言和动作的连贯性,从而促使了学习动作的过程。节律指动作的节拍,节律性意向是训练的基础成分,是引导式教育独有的教学策略及诱发技巧,儿童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诱发及调节自己的动作和活动。引导式教育音乐(小乌龟、捏拢放开、小飞机、我爱我的小动物、鞋匠舞等)
引导式教育的原则包括:
1、以儿童需要为中心。一切治疗措施都必须围绕以孩子的迫切需要为依据,首先解决个体日常生活能力。根据不同功能障碍和动态发展的不同阶段,随时变更教育康复目标。
2、按性质分组、可选择上课。将功能障碍性质和成度相近的儿童组成小组,使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更能切合大多数儿童的需要;按照个体需求-动机-意图化-有效训练-创建功能-实现康复目标。
3、引导诱发和激发儿童学习动机。鼓励和引导主动思考、向往目标、向往成功;利用环境设施和小组动力诱发学习动机,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激发患儿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去迎接挑战,解决它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4、整体意识、全面发展。对每一个体要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课程实施中制定一些共同的目标,在小组内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语言、智力、情绪、性格、人际关系、意志、生活技能等领域)进行训练。
5、循序渐进、融合贯通。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或将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具体动作进行训练,在具体动作熟练后再串联起来组合,使个体容易获得成功,增强信心。教育训练与平日的生活流程相结合,合理编排、动静结合、融合贯通,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习作程序,使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儿童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儿童将这种意识延续终生,以提高和巩固康复效果。
6、极端负责、团队精神。以引导员负责的引导式教育小组,全面负责小组患儿的生活、学习、功能训练和各种治疗等。
是在引导式教育体系中促进课题完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其中包括两种因素,其一是把某种行为(即引导式教育的课题)按着自己的意识给予命名即意向性,然后将其告知给小组中的儿童,其二是用一定的方法使实施课题的过程形成一定的节律性,
- 暂无资料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