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您的位置: 首页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

由教育部、中残联、卫计委等7部委联合颁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4~2016 年)》中提出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针对学生发展性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康复课程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特色。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代医学的视角,提出“医教结合是将康复医学的方法和技术融于特殊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的一种工作模式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生理学的原理,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生活训练、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康复手段和方式进行功能训练,减少因功能降低或丧失给特殊学生学习、活动、参与造成的障碍和困难”。以上论述多角度、全方位的阐释了“医教结合”的概念,均反映出其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理念。医教结合是基于发展性残疾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在通用语言ICF-CY指导下,整合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架构活动和参与的服务设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疾类别、不同障碍程度儿童所需康复与教育双重需求的团队综合服务。
医教结合的原则:
儿童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教结合”的理念与服务内涵是特殊教育与康复医疗的有机结合,其机理是依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从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康复医学的理论入手,构建适合残障儿童身心发展的综合干预体系。其核心内容是按照残障儿童发展与环境依赖程度进行。“医教结合”的服务模式优化、整合医疗和教育资源,对脑瘫儿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基本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作为“医教结合”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早”,通过早期开展,可以杜绝或降低残障儿童的发生,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可以治疗或补偿缺陷,有效防止残障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残障儿童的潜能,使其社会行为和情感得到良好发育,帮助身心残疾儿童及早融入主流社会。
早发现即在围产期发现疑为缺陷或残障儿。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出生时医学筛查等措施,及早发现缺陷儿及疑似残障儿,早期施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早诊断指对未通过筛查的疑似残障儿,及时完成医学的相关检查、综合评定,确定其障碍的性质、程度、类型,为接受早期干预决策提供依据。
早干预是对有发展缺陷可能或已出现发展缺陷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营养、医疗、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养育指导等综合性服务。通过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身体、行为、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得到改善和提高,为其以后进入普通教育机构创造条件。
(二)服务方案的适宜、强度、广度和适应性原则
对于同一个服务方案,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而不同的计划则可能会对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个体产生同样的效果。
相对于低强度而言,高强度(以一些变量为指标,如每周家访的次数、每天的小时数、每周的天数和每年的周数等)地实施这些计划能产生比较好的积极效果。失败干预的特点在于其缺乏一定强度。
相对于只关注某些方面干预方式而言,提供广泛的服务和使用多种途径来促进儿童发展的干预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
(三)提供直接学习经验和维持生态和环境发展原则
对儿童直接提供教育经验的干预,比通过间接途径干预改变儿童能力(如只训练父母),具有更加广泛和持久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支持来维持儿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促使他们继续去学校学习,那么干预的积极效果会有一定程度的消失。
构建多层次互动的综合能力训练体系
构建多层次医教结合综合能力训练体系,其支持服务模式(强调个人成长及发展、选择、决定、赋权、重视个人生活质量),包括每位脑瘫儿童有一份医学诊断、一份健康档案、一份特教方案、一份康复方案的资源包多选服务。
就机构管理层面而言,依据ISO9001:2003质量体系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系统化工作流程,以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FSP)/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个别化支持计划( ISP)专业化服务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基础照料服务体系、行政后勤管理体系、社会服务支持的工作机制,运用到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中,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和支持。
功能性评估体系

特殊儿童的评估团队来自医学、心理、教育等学科领域的专家。有高校的知名教授、专业教师,有儿童康复医学领域学科领头人,儿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儿童康复护理师、特殊教育教师、普幼、普师的高级教师。特别是以儿童发展需求为导向,将“建档-评估-制定干预方案-实施干预-再评估”流程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干预全程强调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探索残障儿童课堂管理、教学质量评估举措。
儿童康复目标并非是病变完全恢复,而是对0-3、3-6、7-14、14岁以上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脑瘫儿童,通过医疗、康复、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综合干预措施整合,分阶段的实施精准康复,以实现社会适应性、功能性康复目标。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中,融合开展医教结合的功能性康复课程,设置了①感知觉功能评估与训练;②运动功能评估与训练;③言语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④认知能力评估与训练;⑤情绪行为能力评估与训练;⑥日常生活技能评估与训练;⑦社会适应能力评估与训练七大领域的干预课程。
在特殊儿童的学龄前期教育课程设置中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开设功能性课程:健康(运动、自理)、语言(沟通、语训)、社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科学(数学、科学)、艺术(音乐、精细美劳)等五个领域教学课程,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引入蒙台梭利教育、乐高教育、引导式教育、适应性体育、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特色课程。
在特殊儿童的学龄期教育课程设置中,部分经过早期特殊教育干预的儿童,其学习能力接近健康儿童,为帮助这些特殊儿童能回归社会,开设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使用的是标准实验教科书。有1~6年级的小学课程,分别有语文、数学、英语、思品、音乐、适应体育等教学课程,同时还开设了钢琴、鼓乐、烙画、种子画、米画、手工艺品制作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程。
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的融合实施: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多以游戏形式为载体,在感觉统合、沙疗、水疗、轮滑、骑马、跳绳、鼓乐等特色课程中实施,显著改善了参与、反应、交往、平衡协调、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儿童发育期的整体功能,为其回归社会,平等接受教育、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根据儿童的发展性残疾特点,在综合能力训练中,设置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是指在各个目标期内,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与患儿活动和参与的目标直接相关,根据任务分析和记录量表,可直观看到的功能性改变。对于发育中的脑瘫儿童来说,有时很小的问题到了成年就可能变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预见性康复教育计划是发展性残疾的有效治未病措施。
短期目标:1-3个月;
中期目标:3-6个月;
长期目标:6-9个月;
远期目标:覆盖儿童发展期
在医教结合服务实践中,探索多学科结合的服务体系。博爱医教结合模式集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等于一体,为特殊儿童提供全面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为其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周末制、巡回制、支持和服务(见活动计划安排表)。

“医教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家长对康复和教育选择上顾此失彼的矛盾,也为这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康复与教育服务模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残疾儿童康复、医疗、教育服务模式,对社会、家庭、个人都具有深远意义。

首页 1 尾页 共4条信息/共1页 转到第